家庭监控中场休息,下半场谁来主导
[摘要] 家庭监控作为安防的细分行业,兴起时风风火火,但2、3年后,呈现出水面般平静,偶有波浪也掀不起风潮;即便是360等互联网企业入局,至今也临界淘汰边缘;当然,更多的是兢兢业业继续坚守。那么家庭监控出现了哪些问题?未来将如何走?
消费安防曾一度风风火火,不少安防公司纷纷把消费领域作为安防未来转型的重要领域,萤石、乐橙引领了这一波风潮,小企业更是趋之若鹜。不过也有部分企业冷静旁观,如宇视科技、苏州科达等。但事实上,消费类监控市场仅仅玩了半场,除了萤石收获市场占有率第一外,并无建树。等待了数年,接下来如何发展?技术与市场,谁将主导?
逞一时风口 陷今日迷茫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不断富裕的百姓,安全需求日渐凸显。目前中国大约有4亿个家庭单位,按每家一支探头计算,仅市场容量就高达数百亿元,是继专业市场之后,又一庞大的细分领域。但实际上,经行业机构调研发现,有采购意向的不足15%,即大约5千万户;不过,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市场,足以让行业为之疯狂。
2013年,本土监控巨头海康威视推出定位于为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提供可视化安全服务的“萤石”子品牌,自此,拉开了消费类安防市场争夺序幕。之后又有乐橙、360/东方网力、创高、天地伟业、小米、百度等品牌出现,尤其是2014年谷歌旗下Nest公司以5.55亿美元收购Dropcam后,消费类安防监控发展达到了高潮,中小品牌纷纷涌现。
但家庭监控发展盛况并未如期而至,本土市场份额最大的“萤石”品牌,曾连续多年处于母公司倒贴经营的境况,其2016年拥有千万级用户,与海康机器人、海康汽车技术合并营收为6.48亿元;有分析认为,“萤石”2017年的营收最高不会超过8亿元,不过用户数翻番,达到2000万级别,这也算是多年经营,给予入场企业的最大宽慰了。
而其他消费类监控品牌除乐橙外则是声音渐小,最为知名的正是东方网力与奇虎360合作的“360家庭卫士”,安防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强强联合,价格战更是曾一度让家庭监控走向一片迷茫,就此,海康威视董事总经理胡扬忠曾说道:以海康威视的规模化量产,成本已经压得非常低,而互联网企业推出的产品价格比海康威视还要低,很难想象他们还能盈利。不过好景不长,2016年东方网力转向爱耳目;2017年年底,360正式宣布永久关闭水滴直播平台,360的消费安防几受打击。
其实,早在2013、2014年,就有很多企业分析认为,中国的环境难以让家庭监控需求爆发;同时萤石、乐橙的出现,让很多大品牌早早地放弃进入家庭监控市场。再者,分析认为,消费类市场与专业市场有着很大的不一样,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方能推动业绩增长,如此一来,“羊毛出在猪身上”就成为各家庭监控企业寻求突破的座右铭——如何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摄像机。
但发展至今,连最会玩互联网的小米、百度至今仍玩不转IP Camera,竞争激烈且低迷的价格始终无法打动消费者的心,更令人纠结的是,能长出羊毛的“猪”始终未出现;另外,产品在功能上,与数年前风口形成时也没有太大差别。
兜售的刚需,似痛非痛
家庭监控摄像机之所以能够快速起步,与庞大的市场及刚需分不开。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城市化发展,“4(老人)+2(夫妻)+1(小孩)”家庭人口组合已经普遍,而云技术的发展,也让许多应用得以实现,于是衍生出了幼儿看护、老人看护的硬性需求,上班族可以远程通过手机关爱家人,如了解家庭成员的活动情况等。不过这一“刚需”忽略了关爱的主体和主动性,摄像机只能在客厅等有限范围内音视频互动,实际上更多的关爱需要付诸行动,如端水喂药等,这不是摄像机能做的;另外也忽略了技术的日新月异,4G技术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音视频互动随时随地,较之摄像机更灵活易用。家庭摄像机也随之成为摆设,久而久之被遗忘,视频关爱变成了伪刚需。
家庭摄像机最终回归到了“安防”本源,360关闭直播平台时,明确提出未来专注安防监控功能,这正是本源回归的有力证明。安全防护及事后追溯功能,家庭摄像机走进了千家万户,更是在零售、连锁中大展风采;却也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对于家庭,仅有监控功能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单一的功能也难以引起共鸣,加上监控系统的独立性和制造商的排他性,让普通消费者难以凭一己之力对摄像机进行集成,让家庭摄像机有家难进;但零售、连锁行业则需求单一:监控防范,没有隐私问题,也不需要再与其他系统集成,反而成为了香饽饽。
当然,云服务是家庭安防摄像机无法绕开的话题,这也是行业探索互联网模式中为数不多的“猪”之一。云服务可以为客户提供云存储、远程监看、远程配置及操控等功能,重点是数据的不可破坏性,如现场发生打砸,监控系统破损无法复原,但存储于云平台的数据却可以不受影响,随时还原事件过程。于是云服务成为了可以拔出羊毛的“猪”,360曾免费派送摄像机,其目的就是要赚云存储的服务费。让广大家庭消费者难以承受的是,家庭摄像机售价500元/台已经属于“高端机”,而云服务的价格包年最低都要120元/年,存储周期只有7天,让供养摄像机成为了一种负担,“云服务”这只“猪”也由此颇受争议——一只飞在天上的猪,难以全面落地。
再有就是技术的停滞。我们比较2017年与2014年的家庭摄像机发现,①分辨率上基本一致,都是以130万、200万为主,就连曾经出现的500万像素摄像机也基本没有了声音;②云服务方面,存储仍是量价的唯一标准,云服务价格相差亦不大;③结构造型上,改进并不明显,相反,不同品牌雷同造型越来越多;④联网方式上,部分机型可用微信或QQ取代APP,除此之外并无差别;⑤功能方面仍是以音、视频为主,智能分析也不外乎移动侦测、绊线检测。不过在产品价格上,如今变得更为亲民,其中不乏百元以内的机型。可以说,家庭摄像机(消费类摄像机)技术近乎止步,至于原因,有行业的特殊限制,如清晰度需求已达天花板;但更多原因在于潜在刚需挖掘不足、运营模式贴合度不够等,都让家庭监控难以普及落地。
漫漫等待,谁主沉浮
家庭监控的兴起可以用“一鸣惊人”来形容:2012~2013年两年时间集中爆发,并在2014年以Nest收购案达到制高点,但随后就进入了漫长的休整期,至今难见王者归来。与专业市场的厮杀、技术飞跃相比,家庭监控除了惨烈的价格战,能让人精神提振的已不多;真的是“1”鸣惊人——至今只爆发一次。
但这并不等于家庭监控就停步不前,其始终处于稳步发展中,艰难的市场扩张掩盖了其成长的光芒;而萤石的摇摇领先,也让许多中小制造商望而却步。不过,经过4、5年的培养,市场对家庭监控的接受度已经越来越高,只是落地上还需临门一脚,但这一脚怎么踢很有讲究。
以智装为切入口
继硬装、软装之后,智装缓缓而来。在有限的空间内,打造一个智慧的家,已经成为家装的潮流。作为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摄像机无论价格还是功能,都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可视化冲击效果,却是其他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不过,智装这一脚能否实现,一来有待可落地方案的继续完善,二需要产业打通生态壁垒,实现互通有无;三需要装饰装修公司、工程商、集成商的技术升级,如此才能让智装摆脱时尚标签,化身为刚需大妈。
扩大“猪”的范围
市场证明,倒贴钱都只能赚吆喝,云服务也只撬动了部分用户,曾经的大卖点——看护功能更是越来越弱化……如果没有能长羊毛的猪,可将范畴扩大到狗、牛身上。比如说社区网上购物,基于商场内的摄像机,住户通过电视就可浏览商品从而实现购物意愿,相当于把原本安装于家中的摄像机移到了商场,便利性更易让住户形成依赖,而付费者可能变成了商场或运维平台。亦或者将车载云服务与家庭摄像机绑定,聚焦场景,也会有不错的落地空间。
技术始终是根本
功能是运营服务可落地的根本,而技术更是功能得以实现之基。行业技术无法落地到家庭场景,这由现有技术水平所限制;而家庭还是隐私要求极高的场景,更是限制了许多技术的发挥;不过更多是因为技术水平尚未发展到刺痛消费者的刚需。
技术提升、应用挖掘、落地模式探索仍将让家庭摄像机继续蓄势待发,至于何时再引风骚,也许是5G应用之时,也许是人工智能技术,也许是一个商业模式……至于是谁,我们不妨静观其变。
安全自动化 官方微信 as视界 服务号
不得转载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安防知识网”的文章著作权均为本站所有,禁止转载,除非取得了著作权人的书面同意且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