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人工智能开源平台 提供关键应用技术共享

2018-12-18 14:32:55来源: a&s智慧生活

[摘要] 现场专家们提出,目前我国在技术理论、核心算法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方面仍有差距,协同创新、公共数据资源库、云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缺失,标准体系尚在构建,因此还要大力度扎实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打造中国的开源开放平台。

  近日,“新一代人工智能院士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主要探讨中国人工智能的长处与短板。现场专家们提出,目前我国在技术理论、核心算法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方面仍有差距,协同创新、公共数据资源库、云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缺失,标准体系尚在构建,因此还要大力度扎实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打造中国的开源开放平台。

  人工智能初春乍暖还寒

  经过60多年的演进,大数据、计算能力、深度学习算法构筑人工智能崛起的三大基石,并掀起新一波数字革命浪潮。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投资额超过580亿元,同比增长50%。快速成长的企业如旷世科技、地平线等,估值均已突破百亿,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

  有专家表示,中国不论从政策、人才,还是从丰富的应用场景来说,都具有优势,至少在应用层面,中国人工智能将在世界上处于领先位置。

  而我们的短板又有哪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鹏城实验室云脑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教授黄铁军指出,我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短板有4个方面:一是基础理论和原创算法差距较大;二是高端芯片、关键部件、高精度传感器等基础薄弱;三是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四是高水平人才不足。

  “由于资本强力支持,芯片可谓曙光初现。”黄铁军表示,芯片是人工智能发展特别重要的核心,目前很多资本,包括传统大公司都积极进军AI芯片,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大起色。

  黄铁军表示,但中国在人工智能平台方面,跟芯片相比差距就不是一点半点了。目前开源平台在全世界有很多,排名前10的平台没有中国的。

  开源开放平台补短板

  为什么我们需要开源开放的平台?百度高级副总裁、AI技术平台体系总负责人王海峰博士认为,开源开放的确是人工智能时代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方面,人工智能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很多参与者齐心协力,这时候开源开放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一个赋能技术,影响各行各业,平台将公共技术开源开放出来,大家都可以受益。

  而国内业界大佬曾警告,一个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的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对世界是危险的。这个系统会极端复杂到失去透明性,让个人和公司,甚至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发展,最终被一家商业公司所控制。现在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点,尤其在中国。

  黄铁军说,如果重要的技术平台,被一家商业公司左右,实际上风险是很大的。这不是人工智能这种战略性的技术应该有的生态环境,必须在这个领域要有更多的选择。而且不管选择谁,一定是要彻底的透明、完全的开放,而不能是有某种商业目的在后面驱动。在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里,也清楚写明要“开源开放”。

  深圳打造开源开放平台让人振奋

  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7月,在深圳举行的“鹏城实验室入住新场地暨科研合作签约启动仪式”上,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启动“启智开源开放平台(OpenI)1.0”。

  “平台遵循完全开源、完全开放、完全免费、尊重创新四原则。”黄铁军介绍,平台将汇聚全国以及全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力量,建立人工智能开源社区,提供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关键应用领域的技术开源和共享,把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作为协同创新的公共平台,发展成为服务国家、服务全球的一个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认为,中国做开源平台这个方向是非常对的,但是困难也很大。他建议,一是整个开源平台应该有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可以借鉴互联网有开源性质的协议;二是考虑如何平衡好保护和放开知识产权;三是处理好与国内几个企业创新平台的关系。

  “鹏城实验室以及联盟把开源开放平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这确实是为国家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补充说,打造中国自己的开放平台让人精神振奋,但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国内可能没有经营一个开源社区生态链的经验,需要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


0
[责任编辑:张秋华]

安全自动化 官方微信    as视界 服务号

不得转载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安防知识网”的文章著作权均为本站所有,禁止转载,除非取得了著作权人的书面同意且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专栏
我要投稿
文章排行榜
杂志
  • 安全&自动化2023年9-10月 第261期
    2023年11月第261期
    2022-2023年,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正在对安防与其他行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通货膨胀、供应链挑战、地缘政治冲突、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不稳定的经济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给全球安防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2022年国内安防市场保持着增长,但增速放缓,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呈现复苏态势,市场需求有所回暖,但由于国内政府财政收支减少、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房地产市场下滑、企业端市场投资信心减弱等因素,给安防企业带来持续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