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Bixby结合智能家居 有啥新花样?

2018-03-15 09:59:07来源: 腾讯网

[摘要] 三星最近发布了2018款QLED电视系列,这些新品在画质方面的提升幅度有限,主要侧重被放在了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控制方面。三星这样的布局,代表了什么?

  三星最近发布了2018款QLED电视系列,这些新品在画质方面的提升幅度有限,主要侧重被放在了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控制方面。三星这样的布局,代表了什么?

  据官方介绍,这几款QLED电视都内置Bixby智能语音助手,并且可以作为三星SmartThings智能家居平台的控制中枢,用遥控器就能控制家里所有兼容SmartThings的电器。

  客厅超大屏时代来临?

  


  三星本次发布的QLED系列包括Q9F、Q8F、Q7F、Q7C(曲面型号)和Q6F,其中Q9F和Q8F提供了全阵列局部调光,同时支持侧光技术,因此机身厚度略有下降。

  三星目前尚未公布该系列电视的具体售价,但多个机型65英寸版本的价格已经公布在了官网当中。售价最高的是Q9FN,建议零售价格为3800美元(约合人民币2.4万元),最低是Q6FN为2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

  安装布线,另辟蹊径

  


  除了画质提升之外,三星还对新款QLED电视的移动性进行了改进。在去年,三星推出了一根几乎全透明的光纤信号线,名叫One Invisible Connection。用户可以把机顶盒连接到独立的One Connect盒子,然后在用这根线将视频信号传输至电视。由于这根线几乎透明,因此很容易就能消失在墙壁上,让整个区域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而在今年,三星又对One Invisible Connection进行了升级。除了传输视频信号之外,这根线现在甚至可以传输电源。这样只需这一根线就能让电视正常工作了。此外,最长型号现在达到了15米,这可以把电视安装在家里就不会被连线距离所束缚。

  据官方介绍,如果手机里安装了三星的Smart Things应用,电视就能自动检测并连接到Wi-Fi,这也就省去了输入密码的麻烦。与此同时,电视还能检测到用户设备当中的其他视频应用,比如YouTube和Hulu,并自动在电视版本的应用当中登陆用户的帐号。

  显然三星想尽办法让它们能够融入到用户家中的环境,而不是突兀地固定在或站立在电视柜上。  Ambient Mode的存在可让电视在屏幕上模拟周围的环境。在使用该功能之前,你需要用手机拍摄下电视和周围的照片,随后它就能通过内部的算法在屏幕上渲染出墙壁的色彩和纹理,让自己在墙壁上消失。

  此外,也能让电视显示一些实用信息,比如天气、新闻或照片。值得一提的是,它对于照片的处理会更接近真实的纸质照片,而非数字照片。

  很显然,三星把新一代QLED电视的侧重放在了易用性上面。这些功能或许不如画质那样直观,但对于使用体验而言同样重要。

  与智能家居的联动:待观察

  


  去年随Galaxy S8发布的Bixby虽然出师不利,但如今已经相当成熟了。虽然传闻当中的Bixby智能音箱尚未发布,但这个语音助手已经被加入到了三星的其他产品当中(比如Family Hub冰箱)。而现在,新一代QLED电视也能通过它提供更多的便捷功能。

  Bixby允许用户对电视的许多功能进行控制,比如切换频道和搜索。由于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的能力,可以通过语音来快速控制电视的各项功能。相比使用遥控器,这种操作方式显然要方便的多,但具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还有待观察。

  新款QLED电视能作为智能家居中枢来控制家里所有的SmartThings设备,因此它与其他智能家具设备的联动值得期待。举个例子,在看电影的时候,家里的智能照明系统可以自动把灯光调暗或熄灭,省去了手动操作的麻烦。

  落地?国内市场未知之数

  这一次的QLED电视系列虽然在画质上的提升并不大,但其他方面诸多功能的加入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它们的实用性,这些都从侧面展现出了三星对于未来智能家庭产品发展和竞争的思路。至于成效如何,只能继续观察了。


0
[责任编辑:黄文凤]

安全自动化 官方微信    as视界 服务号

不得转载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明“安防知识网”的文章著作权均为本站所有,禁止转载,除非取得了著作权人的书面同意且注明出处。违者本网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专栏
我要投稿
文章排行榜
杂志
  • 安全&自动化2023年9-10月 第261期
    2023年11月第261期
    2022-2023年,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正在对安防与其他行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通货膨胀、供应链挑战、地缘政治冲突、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不稳定的经济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给全球安防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2022年国内安防市场保持着增长,但增速放缓,2023年国内宏观经济呈现复苏态势,市场需求有所回暖,但由于国内政府财政收支减少、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房地产市场下滑、企业端市场投资信心减弱等因素,给安防企业带来持续挑战。